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藝文活動> 周蘇宗發表《風吹》 蘭陽別院闡揚臺語詩之美

藝文活動

字級

周蘇宗發表《風吹》 蘭陽別院闡揚臺語詩之美

【人間社 黃淑華 宜蘭報導】 2025-02-22
佛光山蘭陽別院2月21日邀請臺語文學愛好者周蘇宗為其第二本詩集《風吹》舉行發表會,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及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陳林泉、蘭陽地區的佛光人及文學愛好者約百餘人,齊聚一堂,共同領略臺語的美妙韻味。

周蘇宗,大學主修會計,英國國立伯明罕大學財務碩士,曾在證券界及投資市場,超越30年的經驗,以〈斯卡羅戰歌〉榮獲「第八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臺語現代詩社會組第一名」。今晚出席發表會的來賓包括台灣國際藝術學會會長蔡豐吉、生生綠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廷權等人。

妙勤法師推崇周蘇宗是觸感極深的人,也是虔誠的佛教徒。他的啟蒙老師是外公,用臺語說故事,學漢字,讀古文;在東海大學讀書時寫了第一首詩入獎,奠定寫詩的生命。在東部旅行的時候,創作〈太平洋的風〉,從此靈感不絕,每次觸景,文字瞬間湧出,深度巧妙運用。信佛數十年,能背誦《金剛經》、《藥師經》,護持佛光山事業不遺餘力。

《風吹》是周蘇宗的第二本詩集,他指出,第一本《觀音》是寫佛詩、說佛理。《風吹》是依二十四個節氣從立春寫到大寒,各收錄二、三首情詩,寫節氣,也寫親情,土地及萬物的愛。他說,《風吹》的風格比較隨意無拘束,還有主題歌。音韻優美,意境深遠,感人心弦。他深受外公、母親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影響,有宏觀大氣的人生觀,以謙虛而誠懇的態度,用臺語詩寫出生活的情感。

周蘇宗表示,臺語詩注重聲韻,以聲音去決定臺語的字,他舉出〈太平洋的風〉是第一首臺語詩,在九曲洞陣陣涼爽的山風中領略出「Formosa咱的幸福攏佇遮」。〈草仔粿〉深念清明節的慎終追遠。立夏寫〈阿爸的跤踏車〉,阿爸永遠佮阮做陣行。〈手指〉提到感情的代誌薄縭絲,掛佇手裡,不如囥咧心肝穎。每一篇都展現臺語詩的美好。
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陳林泉強調,河洛語是很美的語言,記得以前教漢文的老師用河洛語吟詩,那韻味實在很美,令人沈醉,可惜時代變遷,現在年輕人對這方面涉入不深,漸漸失去語言味道,實在需要多加推廣。

蘭陽相褒表演團團長,同時也是宜蘭社區大學臺語教師莊文龍,即興吟詩一首:「臺語深味咱體會,佛光放送萬千回,周師蘇宗咱跟綴,體會無限盡情飛。」相互輝映,更顯臺語的精妙與風采。
12345678910第1 / 144頁
追蹤我們